到了 3 月,朱萸的房子還是沒賣出去。
去年 12 月開始,她效仿當下流行的方式,在小紅書連發一個月的筆記,宣傳自家在上海嘉定區的房子,題目都是「小紅書自助賣房第 N 天,暴降 50 萬」。
好消息是,她抓住了算法的喜好,筆記獲得了不錯的流量,最高的一篇達到了 1 萬多瀏覽;壞消息是,流量沒能帶來預期的成交,看房者寥寥,直到 1 月底,一位網友私信她,有人盜用她家戶型圖做自媒體內容。猜不透對方的目的,朱萸匆匆發了一篇免責聲明,停止了筆記的發佈。
從躊躇滿志到期待落空,對於過去一年間的賣房者來說,已是見怪不怪。而圖片被盜用,也只是賣方所受的委屈中的滄海一粟。
被中介反覆教育壓價,降價後多次帶看卻無疾而終,好不容易上了談判桌,被買家砍價砍到哭……更有甚者,在二手平臺掛出房源,卻險些遭遇「殺豬盤」。
這背後,是中國房產交易市場風雲變幻的結果,也是房產這一屬性特殊卻佔據國人家庭資產重大比例的商品,在面臨新週期時所帶來的陣痛。
做房產諮詢師已經八年的羊迪見證了這一變遷:「2016 年到 2019 年,來找我的人都是問怎麼買房,甚至是通過哪些方式可以合法解決資金問題;2019 年到 2021 年前後,更多的人是問我,怎麼能退定金;而從去年 4 月份開始,幾乎所有的諮詢都是關於如何賣房、如何置換。」
在「買漲不買跌」的主流論調下,曾經的香餑餑卻成了燙手山芋。
爲了找到能給出心儀價位的「有緣人」,賣房者大多選擇廣泛撒網,不僅是上架所有中介平臺,更是親自下場在小紅書、閒魚、抖音等平臺大海撈針。結果都不盡如人意,互聯網平臺可以解決信息不對稱,但卻無法解決交易中出現的堵點,更無法參透人性。
身處當下,賣房者正在失去「尊嚴」。
“我喜歡這套房子,但沒錢加價”
小糖做夢也沒想到,自己會在賣房的談判桌上,被賣家「砍」哭了。
長居在遼寧的小糖一家,夫婦二人都是 985 本碩出身,吃過教育的紅利,也重視子女教育。爲了孩子能就近上小學,他們決定賣掉現有的房子,置換到學校附近。
正是這個「剛需」背景,讓着急賣房的小糖沒能守住心理價位。「對方是轉業的退伍軍人,一上來報的價就比我預期低 15 萬,後來直接跑題,開始講怎麼訓練新兵、怎麼吃過苦,總之一句話,我喜歡這套房子,但沒錢加價」。
早在兩年前,小糖的置換計劃就提上了日程,經歷了漫長賣房之路後終究是妥協了,但一想到自己裡外裡虧了 30 萬,再加上對方碾壓式的砍價,終究是沒頂住,「淚灑當場」。
眼淚沒有白流,最終買方加了 5 萬塊,中介也主動給降了 4 萬的佣金。小糖心裡平衡了一些。
小糖成交的中介平臺是鏈家,2023 年 9 月,鏈家在北京做了一項重要調整。原本由購房者承擔的 2.7% 的中介費,轉變爲買賣雙方各承擔 1%。這被認爲是買賣雙方地位互換的標誌性事件。
而實際上,在北京以外的地區,賣方的弱勢早見端倪。小糖所在的城市,「買家中介費的 1 個點甚至可以不要,賣家出 1.5 個點。」爲了快點賣出房子,小糖簽了鏈家的「好贊」服務,中介費達到了 2.5%。
進入樓市「小陽春」的 3 月,買方在議價中的主導地位仍未動搖。據麥田房產統計, 本月北京二手房掛牌均價環比下降 0.4%,但掛牌量上漲 0.18%,議價空間相比上個月縮小 0.06 個百分點。
在供大於求的情況下,如何讓房子脫穎而出,有人想到了「暗箱操作」,一位北京的賣房者向「藍洞商業」透露,她和經紀人私下約定,如果能在三月底之前以高於 350 萬的價格賣出,就支付對方 2 萬塊。
「帶看量一下子就上來了,這個週末就有兩個」,她說,「之前中介很不積極,上來就讓我降價,如果不同意,就沒有什麼帶看」。
中介「消極怠工」的背後,是伴隨成交量下滑帶來的收入驟降,據「上觀」報道,2020 年,深圳一位剛畢業的房產中介可以拿到 25 萬元的年薪;而到了 2021 年,伴隨市場行情的遇冷,他的收入直接縮水一半。
「新能源汽車、醫美、保險……」曾經是地產營銷一線工作人員的羊迪,細數着前同事們的流向,「聰明人總是順應趨勢的。」
對於賣房者而言,無論買「好贊」還是和暗箱交易,都是花錢「買流量」,那爲什麼不去流量更爲龐大的社交平臺試試?很多賣房者乾脆砍掉中間商賺的差價,自己上。
險些遭遇殺豬盤
就像文章開頭提到的朱萸,越來越多人在社交平臺掛出了自家的房源,以小紅書爲例,售房筆記會有一個整齊劃一的標題,如:「聽說小紅書可以賣房」。
但公域流量的魔法並沒有在房產交易上發揮足夠的效果。「藍洞商業」隨機採訪了多位在小紅書賣房的網友,無一例外,都沒有成交,大多數都停在了詢價環節。
这也是成都市民的“松弛感”!网红地红星桥泡桐花盛开引游人驻足
在一個留言量頗多的帖子下面,買賣雙方的對立極爲明顯,賣房者吐槽買房的人只想「撿漏」,而買房的人則指責賣房人來小紅書就想着賣高價、割韭菜。
這樣的對立永恆存在,而公域帶來龐大流量的同時,也稀釋了目標客羣的精準度,加大了碰到「有緣人」的難度。更有甚者,增加了見證「人性參差」的可能性。
家住合肥的徐藝去年在閒魚成功賣出了自家的二手車,這讓她對二手交易平臺充滿信心。今年 6 月,她準備賣掉名下的一居室,除了中介,她再次想到了閒魚,卻險些遭遇傳說中的「殺豬盤」。
在徐藝的講述中,對方極爲爽快,自稱是 IT 公司高管,不僅提出全款購房,言談中還展現出了自己靠譜好爸爸的形象。
但讓人不舒服的是,對方要求徐藝下架房源、截圖給他以便申請公司的「住房補貼」,並下載指定的軟件進行後續交流,「後來我才發現,這個聊天軟件無論多久的對話內容都能撤回」,徐藝說。
而後幾天,對方東拉西扯、噓寒問暖,徐藝只當是「中年男人的絮叨」,但一個酷似「殺豬盤」的套路出現了,對方忽然提起自己「在數據總庫加班時,發現了一個細微的波動,可能是國際原油的漲幅期」,並讓徐藝用他的賬號密碼登陸一個所謂的交易所網站,察覺到不對的徐藝拒絕了他,房產買賣也不了了之。
徐藝在網上發出了這段經歷,立刻有很多人表示「遇到了一模一樣的套路」,人設、故事、甚至「細微的波動」都如出一轍,單身的姑娘還會遭到「表白」。
根據官方的相關通報,這樣的「殺豬盤」在租房市場屢見不鮮,如果劇情繼續,那就是一個「老大哥帶着你投資發財,但最後血本無歸」的故事。
徐藝覺得自己還是「高估了人性」,她告訴「藍洞商業」,賣車也是線下交易,對方直接現場全款、把車開走了。她心裡很清楚,「線上只能引流,具體還是要線下談」。
即便現在的房產經紀人人手一個抖音、快手賬號,將帶看視頻做成了工作日常,但賣房人想撇開中介,繞道社交平臺完成交易閉環,還是一件難事兒。即便是信奉大力出奇跡的抖音,也一樣「衝塔」失敗了。
據「界面新聞」報道,抖音房產進行了組織架構調整,全面轉型線上業務,盈利模式迴歸老本行,CPS (cost per sale,是一種線上房產交易分傭模式)及廣告。事實上,這次撤退始於去年 5 月,抖音將線下房產業務幸福裡轉爲線上,福州「小麥房產」轉讓給麥田。
「讓引流獲客的平臺去做房產交易的事情,要求太高了」,羊迪說,「如果是全款購房,買賣雙方手拉着手去交易大廳辦好手續,錢貨兩訖這當然是理想情況,但一旦涉及到貸款,接踵而來的定金、首付款、資質審覈、是否能夠放款,都會成爲堵點」。
他補充說,「目前我國的銀行第三方資金監管只服務於企業之間,而沒有個人與個人之間的。」
條條大路通羅馬
房子爲什麼這麼難賣?
在過去的半年裡,李昊反覆在問自己這個問題。但他心目中,自家的房子性價比很高,在朝陽區東四環,六年前剛裝修完,頂樓複式,還有贈送的超大露臺……
然而在中介那裡,這個問題很好解答,「老公房」、「樓層高」,最關鍵也是最核心的「你不肯降價」。
因爲不肯降價,房子掛出去兩個月,帶看量只有個位數,李昊也在小紅書掛出了自家房源,配上精修的圖片,一天的諮詢量就幾十條,但也都在「禮貌詢價」後沒有了後續。
於是,在幾個輾轉反側的不眠之夜後,李昊做出了決定「這房子我不賣了」。
羊迪對這樣的結果見怪不怪,「二三四線城市早就這樣了,可以說是跌麻了」。這些城市房價震盪調整來的更早,房子賣不上價,除非是小糖這樣的剛需置換者,越來越多人直接「躺平了」。
「惜售」情緒的背後,是房子在國人家庭資產中過高的佔比,接受低價出售房產,就意味着接受財產縮水的「切膚之痛」。
根據《2018 中國城市家庭財富健康報告》,在 30-40 歲及以上年齡的戶主家庭,房產配置的佔比超過 72.9%。羊迪的一位蘇州客戶有兩套房,一套 1400 萬的別墅,一套 680 萬的四居室。家庭 95% 的資產都是房產,「你不能說他不富裕,但是這樣的資產結構肯定是不健康的」。
好在,雖然房子不好賣了,但賣房的人們也漸漸想開了,「條條大路通羅馬」,想要實現自己的理想生活,不只有賣房這一條路。
有人選擇以租養貸,比如徐藝。「現在的中介聽到我的報價就說跟客戶說一下,但也沒繼續推了,我也知道市場很低迷,但太低的價格確實出不了手」,她把房子租出去,打算先用房租保房貸。有趣的是,她的房子是在小紅書租出去的,雖然在買房這件大事上社交平臺進展一般,但「租房還是挺靈的」;
有人選擇翻新老房子,比如李昊。「原來是想賣了老破小換個學區房。但現在出生率下降了,學區房價格也不穩定,孩子還不到三歲,可以再觀望下。」
有人則選擇以租養租。北京網友@小財女 算了一筆賬:「我有個不成熟的小想法,現在房子不好賣,北京三環裡的老破小可以租 6000元/月,看了下夢中情房帶小院的三居,月租也才 10000 左右。但如果我想賣掉現在的房子換這套,要再加 400 萬,算上利息和貸款利率,除非每年房價漲幅超過 8%,否則以租養租更划算。」
實際上,這早就成了一股流行趨勢。在貝殼研究院 1 月份發佈的報告中,全國重點 40 城租賃成交中,2023 年 35 歲以上的租客佔比超過 35%,相較 2021 年提升 4.9 個百分點,佔比甚至超過了 25 歲的年輕人。有產羣體去租房已經見怪不怪。
在過去的二十年間,房產作爲特殊商品,承載了國人生命中太多額外的屬性。然而當新的週期來臨,曾經信奉的規律開始崩塌,看似「躺平」,也不失爲一種對策。
正如電影《普羅米修斯》中,機器人費法對逃亡的主角所說:「人生是曠野,不是軌道」。無論房產交易還是其他,人生的課題往往沒有標準答案,而我們總會找到新的解法。
應受訪者要求,文中朱萸李昊、小糖、徐藝均爲化名。